学会2019年记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4-02浏览次数:0

1月28日,受童小田名誉理事长委托,徐国健秘书长参加省科协在南京召开的“省科协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1月30日,应灌云县政府邀请,学会委派周社宁、邱大军、管义峰、谢荣、杨卫四位专家赴灌云参加专为开辟时代楷模王继才曾经守护的长山岛水上航线建造99客位及48客位沿海客船采购项目的评审。

2月21日,学会名誉理事长童小田率科普委员会主任谢荣和副秘书长周社宁赴无锡市兴隆船舶有限公司“科技服务站”进行推进指导。无锡地区有关造船企业、船检机构等单位十余位代表参加了推进会。项目负责人谢荣教授汇报了科技服务站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2019年项目可持续性开展的推进设想。与会代表认为:该项目为船舶企业从传统性造船工艺向数字化造船技术迈出了一步,并为向将来智能化造船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对中小型船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造船成本、提升技术能力、增加发展后劲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和帮助,希望能在省内逐步推广,以提高我省中小型船舶企业在现代造船模式下的核心竞争力。

2月25日,应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的邀请,中船集团第702研究所“蛟龙走进课堂”再一次来到青山高中,为新一届维吾尔族学子在内的师生们科普海洋知识、讲述“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研制的历程。科普宣传团队成员为同学们播放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相关下潜视频,展示了采集到的深海矿物和生物的影像资料。诙谐幽默的讲座和直观的图像资料,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好奇心。

2月28日,学会在南京组织了由船舶院校、研究机构、船检部门、海事机构、学术团体的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由学会承担,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具体组织编撰工作的《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篇初稿进行了认真研讨和审核。初稿内容共分为三大章计51篇科普文章,专家们在听取了编撰小组的汇报后,经过讨论,认为初稿内容完整、条目清晰、编排合理,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视角、活泼的样式全面展现了国内外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初步达到了省科协的工作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初稿通过评审,提交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并得到高度评价。该丛书已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月18日下午,王绍旭副秘书长参加省科协举办学会学术工作培训班。省民政厅张成标局长作社会组织管理规范辅导,特邀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李唯理事长作报告,江苏农学会作了学会建设的检验介绍。李政部长作了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部署。

3月20日,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的《省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徐国健副秘书长陪同省科协冯少东副主席、李政部长、岳智顺副部长一行赴北京,参加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冯少东副主席和李国安副理事长分别代表本方在协议上签字。学会组织参与了“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合作协议”的联络、拟草、签订全过程,为推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创新资源向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集聚,打造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有效助推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为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履行了自身责任。

4月19日,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十届二次理事会议。学会理事会成员及监事会成员近100人参加了会议。省科协学会部部长李政、副部长徐剑,省交通运输厅政治处副处长王子明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了省科协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学会2018年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成立《船舶技术服务中心》的议案”。理事会成员中的党员表决通过了学会党的工作小组改选建议名单。

4月20日,学会推荐谢荣为省科协“科普校园行”专家人选。

4月26日,周社宁副秘书长参加省科协举办的学会组织建设和综合评估秘书长沙龙活动。

4月26日,学会推荐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邱广临副总建造师、南京中船绿州机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陈建锋副主任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委会船舶辅机分会委员。

4月30日,学会向省科协提交2009.5-2019.4大事记及发展报告。记载学会发展历程《不忘初心“船”承使命》一文7月10日在江苏科技报予以刊登。

5月8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9 年船舶和航运智能化国际论坛》在我省江都市举行。此论坛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与省科协《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的实施项目之一。我会作为协办单位,鲍红淮秘书长、周社宁副秘书长参加了论坛会议。

本次论坛对船舶和航运智能化课题开展了深入研讨,扩大了我国船舶制造和航运业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智能船舶、智能航运产业发展。

5月8日,第二届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内河段)在扬州江都举行。来自全国从事智能船艇研发的高校、企业和组织共23支船艇代表队进行各项奖项的角逐。我省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参赛艇在全程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全程赛唯一特等奖、能效赛唯一特等奖、功能赛唯一特等奖、图像采集赛唯一一等奖(不设特等奖)4个大奖,同时获得2个贡献奖、1个组织奖,是参赛队伍获奖最多的单位,充分体现了江科大海装院在智能无人艇方面的技术实力。

5月10日,学会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双方的合作模式、合作热点、合作运行等事宜。协议的实施,将为搭建国家专业队伍与社会团体力量的合作平台和江苏造船行业、船舶科技能力持续发展与提升,促进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科技水平和能力建设取得更大发展,从造船大省走向造船强省发挥积极作用。

5月15日,江、浙两省造船工程学会在徐州召开了上半年工作交流会。我会名誉理事长童小田、浙江省学会理事长郑惠民分别率两学会的秘书处部分成员、以及徐州市船舶检验局、浙江湖州港口船业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

 交流会上,徐州市船舶检验局局长朱明欣介绍了徐州市船舶工业发展及现状;学会双方对2018年工作及2019年工作任务作了通报;就两会在学术研究、科普宣传、承接政府职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作进行了交流商讨。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参观了徐州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

5月19日,中船第702所举办科普宣传周活动。活动以“开放、联合,助力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体企业代表等社会团体和人士参观重点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来访人员参观了该所综合展厅和水动力学、船舶振动噪声重点实验室,还听取了实验室专场讲座。

5月20日,学会向省科协推荐702所周伟新同志为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5月21日下午,鲍红淮秘书长、王绍旭、徐国健赴秘书长参加省科协组织的“学会发展助力专项”现场答辩会。

5月22日下午,为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中科院南京分院等四单位“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31届科普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副秘书长周社宁、王绍旭、徐国健一行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海学院参加科普周活动开幕仪式,海事学院原工会主席喻诗详、学会副秘书长周社宁共同为“船舶科普创新工作室”揭牌。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船海学院院长谢荣为学院师生作了 “情系海洋,走向深蓝”的主题报告,谢院长从海洋工程装备研究意义、我国船海装备开发研究的现状及世界海工装备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海工装备 发展历程、我国领海资源能源开发情况及海工装备研制的重要性。生动、激昂的演讲赢得了学生们阵阵掌声。

5月23日,中共江苏省科技社团委员会下发《关于同意调整中共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会党建工作小组组成人员的批复》文件(苏科技社团党发【2019】39号),同意学会理事会党建工作小组由理事长梅正荣,副理事长吴宝山,常务理事陆春其、戴雪良,理事王志东、谢荣,常务副秘书长周社宁等7人组成,组长由梅正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吴宝山、周社宁同志担任。

5月24日,为落实 “第十五届长三角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各项筹备工作,三省一市造船学会在南京召开秘书长联席会议。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秘书长冯学宝、学工委秘书长邓施婴;浙江省造船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洪波;安徽省造船学会秘书长郭正习、副秘书长黄琪;江苏省造船学会秘书长鲍红淮、常务副秘书长周社宁,副秘书长徐国健、王绍旭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具体讨论了举办第十五届长三角论坛的有关事项,就论坛主题、征文范围,会务保障等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由于2019年“长三角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和“船艇发展与水系旅游学术会议”首次由安徽造船学会承办,与会人员对两个会议的衔接融合、议程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商定。由各学会分别草拟两个论坛的主题和征文范围,由安徽造船学会汇总并下发征文通知,并具体组织实施。

6月15日,2019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海峡两岸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研讨会在厦门集美大学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航海学会、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福建省航海学会、集美大学、中国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台湾)等大陆和台湾的七家航海和造船学会、院校联合主办。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大陆沿海地区四省一市的航海和造船学会等十一家单位参与协办。我会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组织会员单位一行六人参加了本届研讨会。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曹迪、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志彤、福建省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康进强、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台湾)理事长李选士、中国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台湾)理事长蔡进发及来自海峡两岸航海与造船界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等共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突出发展两岸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要求,以“智慧海洋•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全面的交流与研讨,会议共收到了来自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交流论文74篇,其中台湾代表的28篇。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空间信息事业部总经理李晶、中国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台湾)理事长蔡进发等三位专家分别在大会上作了“我国船舶行业适应海洋世纪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与发展”、“利用同侪比较侦测风场中操作异常的风机”等精彩主题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会议还分“海洋工程”和“航海技术”两个专题进行了分组交流和专题报告,共有16位专家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充分交流、研讨热烈,大大提升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效果。

6月17日,学会科普委员会组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海学院师生前往月华路小学开展主题为“情系船舶·走向海洋”科普宣传实践活动。活动中,师生通过船舶科普小知识的讲解、科普小视频的播放、小礼品赠送和科普画册发放等多个方式,向小朋友们宣传科技海洋知识,灌输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通过科普实践,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7月1日,“环渤海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高端论坛”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由辽宁、北京、天津及大连等省市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出席会议的有环渤海湾有关城市的政府部门和科协领导、船舶及海工装备设计与制造企业、海事船检机构、船舶院校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兄弟造船学会协会的代表100多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向军先生出席了论坛并主持了专题报告。我会副秘书长周社宁和经济管理委员会主任、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发展研究院院长陶永宏教授代表学会应邀参加了论坛。

本届论坛以“绿色、智能、融合、突破”为主题,邀请了原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杜希平将军、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先生、首批中国船舶设计大师胡可一先生等多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在报告中就如何对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与东北亚经济圈协调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央企与地方融合,加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精辟的阐释。

7月10日,学会与省科协签订2019年提升服务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合同。根据省科协年度学会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工作部署,我会在江苏中智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建立了科技服务站。组织开展《内河纯电池动力船舶关键技术研发及市场产业化推广》项目研究推广。

7月11日,由海事服务网CNSS发起并主办的“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2019年揭榜典礼在甬城宁波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涉海领域各界精英再度欢聚一堂,八大类榜项逐一被揭晓,44家机构、人物、事件荣登各榜首。在这次活动中,由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推选的副理事长单位、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喜获“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2018年最佳造船企业”殊荣,公司副董事长朱炳康出席典礼代表公司领奖,并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员工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9月7日,“全国科普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围绕“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活动主题为,鲍红淮秘书长、科普委员会谢荣主任等在我会布展区域参与了现场活动并进行指导。江苏海事职业学院教师高倩带领学会科普工作团队开展造船知识科普宣传,为广大公众进行了学术性展示。

学会科普工作团队通过四艘实体舰船模型,运用大屏幕展示了船舶科普视频,向观众们讲解了2018年新型豪华邮轮、LNG液货船等十大“全球首艘”明星船。科普团队还现场指导小观众进行了木制的船舶模型拼装,孩子们看到自己拼装成功的模型,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充满了成就感。参展作品“情系海洋,走向深蓝2019”被省科协评为2019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9月7日,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所蛟龙志愿服务队赴南禅寺广场参加无锡市大型公益活动,面向锡城市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青年志愿者们向市民们进行了深海知识科普,并面向中老年群体,开展了手机APP、公共服务使用方法的介绍服务,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9月18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船舶设计师论坛》在浙江舟山举行。中国船舶设计大师杨葆和、俞宝均、周国平,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陈映秋、李正建,以及来自国内船舶工业与船舶设计、建造、配套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近180人参加论坛。我会作为协办单位,徐国健副秘书长与多位会员出席了论坛活动。

此次论坛活动紧扣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趋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陈映秋、周国平等多位权威学术专家“创新、绿色、智能”为主题,在论坛上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演讲。方书甲等7位专家还在现场与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回答了代表提出的热点问题。

9月18日,学会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9月26日,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组织梦向深蓝志愿服务队赴灌云县,开展公益科普活动。江苏省灌云县是七〇二所定点扶贫县,梦向深蓝志愿服务队在课前,精心准备了《祖国海洋及岛礁知识分享》和《船舶发展简史》两场科普讲座。现场互动环节,学生们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积极提问,海洋公益科普讲座取得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10月15日,根据省科协工作部署,学会组建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志愿科技服务支队。通过发布活动预告,组织志愿者报名参与科技服务活动。

10月28日,省科协技术服务中心刘海亮、申姣一行赴江苏中智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对学会2019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内河纯电池动力船舶关键技术研发及市场产业化推广》进行中期评估验收。学会秘书长鲍红淮、副秘书长周社宁、项目组负责人江苏科技大学教授管义锋及部分专家、服务企业总经理张志鹏等参加了验收工作。

《内河纯电池动力船舶关键技术研发及市场产业化推广》项目经江苏省科协公示立项,由学会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队,与企业精细对接,提供培训服务及相关现场指导。专家团队深入现场,指导协助企业完成了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大规模动力电池箱体、电池柜的研制、船舶动力电池模组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制定了精密的验证方案,项目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共计完成5项专利的申报,其中4项发明专利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受理,1项已获得授权。该项目被省科协列为2019年“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立项项目考核合格名单

11月6日,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挂靠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首届船舶模型制作与竞技大赛。学会副理事长、海事学院党委书记刘红明,副校长缪克银等学院领导出席开幕式。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兼书记谢荣率学院领导、教师和船舶类专业学生参加活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支学生队伍共60人带着自己制作的21艘船模参加了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船舶工程181301班杨同学制作的暴雪号驱逐舰、船舶动力191302班王同学制作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机械制造181302班刘同学制作的守望曙光号导弹护卫舰凭借突出的动力、稳定性和灵活性,分别斩获大赛前三甲。

11月9日,学会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江苏省内燃机学会、江苏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决赛”在江苏科技大学举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等21所高校和职业院校的69支参赛队伍200余名学生参加现场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学会成员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的代表队分别获得了技能赛特等奖。江苏科技大学、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选手的设计作品获得了设计赛特等奖。大赛活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激发了学子们创新实践的热情和探索科技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11月18日,“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发展国际论坛暨2019年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年会”在镇江召开。我会作为联盟成员单位第一,周社宁副秘书长代表学会参加了会议。中船联理事长、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葛世伦,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研究与合作部主任陈文波,江苏省和镇江市知识产权局领导等,与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奥地利、巴西、乌克兰等国专家学者,以及中船联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服务机构等单位14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江苏科技大学校长周南平在会议上为第二届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专利获得金奖的江苏科技大学等7个单位颁奖。

11月20日,学会参与主办的“江苏省第七届船舶行业电焊工技能大赛决赛”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船舶行业的28支职工组代表队、8支学生高级组代表队、7支学生中级组代表队的113名选手通过预赛,参加了决赛阶段的角逐。根据比赛成绩,省总工会和省人社厅对获得全省职工组决赛总成绩第一名、职工组(含市队和企业队)各前6名、学生高等级和中级等级组前6名的选手,分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颁发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11月26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学术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以及来自舰船领域设计研究单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共96家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报告和交流。我会副秘书长徐国健,船舶经济、轮机、焊接专业委员会陶永宏、姚寿广、周方明参加了论坛活动。

在主论坛上,十三位知名专家院士围绕“聚焦船舶及海工材料创新与应用,共谋装备发展需求的保障和引领”的主题作了精彩报告。我会江苏科技大学周方明教授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基于焊缝收缩有限元分析方法预测船用柴油机机座焊接变形”现场交流。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船第725所展厅并观看了所宣传片。本届论坛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为我国船舶及海工材料领域活跃学术气氛,加强技术交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月2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十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总结了造船工程学会2019年工作,并对其2020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审议通过了有关事项。受童小田名誉理事长委托,徐国健副秘书长参加会议。

我会成员单位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等单位《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研制》项目荣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等单位《船用波浪运动补偿技术与系列化装备开发》项目荣获科学技术一等奖;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船舶能效设计指数风浪失速因子研究》项目荣获科学技术二等奖;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全海深压力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船用锚绞机轻量化设计技术及设计平台》、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橙汁冷藏运输船改装工程和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等单位《新一代南美航线高冷箱型3800箱集装箱船设计与建造》等项目分别荣获科学技术三等奖。江苏科技大学姚寿广等5名作者《16300吨LNG燃料动力化学品船能量利用系统的模拟分析与优化》、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李胜忠等5名作者《船舶规则波中阻力与运动相应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分别荣获优秀学术论文。

12月5日,学会中标承接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船舶法定检验事权范围内船舶及特定附属产品图纸审查采购项目”。为学会开拓发展、走向市场化迈出了第一步。双方于12月30日签订“船舶法定检验事权范围内船舶及特定附属产品图纸审查”合同书。

12月11日,江、浙两省造船工程学会下半年工作交流会在浙江衢州召开。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郑惠明理事长、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童小田名誉理事长及江浙学会秘书处全体成员参加了交流会。交流会上,学会秘书处分别介绍了2019年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打算,围绕进一步加强双方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密切两省造船行业和两会之间的关系,为振兴江、浙两省造船行业发展,推动两省从造船大省到强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会后,全体成员沿着习主席的足迹,参观了开化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金星村”;考察了龙游桥头江港区和塔底航道管理枢纽。

地址:南京市虎踞关1号宇田大厦610室
邮编:210004 电话:025-84467149
学会邮箱:jszcxhm@aliyun.com
江苏省造船学会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苏ICP备19033374号-1